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

991C ORD: 羨慕的陰影





芝加哥起航時,因B787停飛公司飛機調度不來,原定每天一班僅以一週三班飛行,於是開航前兩個月乘客全擠到這三個珍貴航班中,對組員一好一壞的局面,久停外站以極限疲勞交換。拿美國護照、持美國夢的這些人,具有獨特手段折磨空服員,承載他們的夢想是我最黑暗的美國夢靨;而那好的是一遙遠夢境。

曾聽過吳老師對芝加哥藝術學院的推崇,永居全美攝影藝術創作碩士學院排名前三,構築我腦海中創作奇才聚集、藝壇中呼風喚雨左右趨勢的殿堂之印象。兩個朋友正於此就讀,便有這難得機會一探心目中的桃花源。


位於市中心的芝加哥藝術學院,校區建築和廣大的美術館相連,就近豐富學生們的眼界,各時期畫派的作品都重點藏了些。一起參觀美術館的國泰空姐對印象派特別感興趣,若此展示在台灣,定是人潮洶湧,看黑色的髮際比看色塊點描更寫真,一幅秀拉的巨幅大傑特島的星期日下午(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),學童們由老師帶領導覽欣賞,看著來去的人流與這幅畫,想起近蘇黎世的攝影美術館內當時的心情,與沙漠對比的絕對文明不只是擁有多少,更在於欣賞理解多少。蜻蜓點水似的胡亂沾點邊,怎能與長時間精神累積相比。

暑假來臨前,學生們作品展示的強壓往往是最精彩的片段,觀賞朋友替同學表演藝術作品演出,雖對此媒介很陌生也津津有味看著,一點一點描繪他們生活學習的樣貌,但也僅是想像,我終究不在那一個圈。





參觀另一主修雕塑的朋友期末作品評論,由不同領域老師針對作品發問、給與意見,沒日夜的思索勞作,在關鍵展示前的驚醒,疲倦與心力交織的作品,赤裸於不問心酸的陌生人前,用外語替自己辯護,表面都是平和的,但能體會那種緊張與熱血,在他站立的陰影之下,好不羨慕。







外在經濟條件、內在作品都在未成熟情況中的自己,多年來夢想的藝術學生生活仍舊沒譜,默默持續為自己拍攝,沒思索未來出路,不求成就,只盼能有專業人士警醒指教。或許過於明白現狀也是另一阻礙,二十歲時不畏虎留下的記錄,一直是相信自己能做的確據,十多年後各方能力儘管提升了些,勇氣卻消磨許多,但一直想做的信念不滅,也唯此感到自己存在性未變質,外顯或放或斂皆無謂,和二十歲的自己仍相連著,便值得慶幸。


影集《老爸老媽羅曼史》中,Ted和Marshall大老遠開車從紐約到芝加哥,為了喜愛的pizza,怎能不品嚐芝加哥著名的deep dish,從香港或從杜哈起飛,差不多都是十四小時的飛行時間,有朋自遠方來,美食與對話,不亦樂乎。





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

51C IAD: 來自日本的禮贈




休假後的第一次飛行,帶著倦容大清早報到,在鴿子洞(組員信箱)裡發現難得一封寄給我的手寫信,是日本的阿部先生(註一)寄來的,興奮地立刻拆信閱讀,裡頭寫些讚美我身為空服員的好行為,雖然心裡很高興卻承受不起,因為並非所有乘客都能耐著性子好好為他們服務,尤其是滿艙需索無度又自我中心的客人,但想到阿部先生因為我做的一點事而惦記在心,又大大鼓舞正要飛往華盛頓特區的自己。

航班意外順利,組員也都好相處且努力工作,還能有時間坐著反覆讀信,享受虛榮的快樂。

踏入飯店時,收到大學時的系主任梁老師分享在日本賞櫻的心旅,想起去年十月第一次飛大阪還盤算四月賞櫻之事,雖飛不了日本,公司送給我的這班華盛頓正值櫻花季,也算了個心願。

1912年日本送給美國3,020棵櫻花樹,作為友誼的象徵,散落在華盛頓特區的各處,尤以泰斗湖邊的櫻花樹景致特別美麗。粉色的櫻花讓人感到幸福,美國的藍天從未如此浪漫過,花瓣落在湖面也在馬丁路德紀念雕像旁,包圍住華盛頓紀念碑,是生硬政治特區中最溫柔的角落。









看見櫻花的喜悅立刻和梁老師分享,不同兩地竟有類似景象,「感覺很神妙」他說。

「不曾迷路,便不會領悟。」

「最美麗的,竟是離家最近的地方。」

來自日本的一封書信、一封電子信、幾千棵盛開的櫻花,為今年春天帶來暖意和詩意。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註一:阿部先生為今年一月份飛東京成田時航班上的旅客。

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

BLVE BTR: 因為回家,所以遠行




從UTC+3向西行,加上轉機、等待飛了將近一天,時區換到UTC-5,早上九點起飛晚上七點落地,無中生有的時間,彷彿回到過去。

所謂的尋常生活,便是休假最渴望的體驗:天空白雲、濃濃樹蔭,除過草的土味、孩子的盪鞦韆,超市裡滿架五顏六色曬新鮮,涼爽氣溫戶外慢跑,路上沒有心懷不軌的男人亂吹口哨、高聲示愛,沒有車子忽視行走的自己。在美國路易西安那州的一星期,上超市買菜、煮飯,開車隨處閒逛,有人陪著,放慢腳步走,時間卻無感消逝中。

遠行,為了逃離不堪的自己,為了看見世界廣大,為了尋求身心平靜,為了確定下一站的停靠,仍脫不了人生大哉問—該往哪裡去。

有好陣子不念台灣,因記得遠行之故,那麼多想掙脫的,回台灣不一定回家;沙漠裡的孤寂鬱悶,雖某種程度實現夢想,也失去文明人最基本的自由權利,這裡僅是過渡的轉站點,終站是「家」,能自在做自己的地方。

能安心被陪伴,多好。

習慣生活中的來去,離別的感傷總在拉起行李箱的那刻丟在腦後,眼前只望向航空公司櫃台和相應登機門,望著彩繪羚羊機尾的灰紅機身,沒有一滴淚,卻空了半顆心室。

好心的地勤人員給我最後排靠窗的位置,右手邊的走道位是空的,正好塞滿假想的陪伴,任何覬覦坐此的人都被我不客氣地請走,好讓我獨自消化這份感傷,非誠勿擾。

用餐的時候,把你替我準備好的鮭魚炒飯端上桌,一口一口慢慢嚥下。

「勿忘回首來時路」、「因為回家,所以遠行。」

沈老師的話語也一併下肚。